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灵魂,世界胸怀!南大英语系的优秀学姐是什么样子?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3-02-25

她,成绩优秀

夺得多项奖学金和荣誉

她,全方面发展

辩论,演讲,主持...

综合素质拔群

她,勇于试错,敢于突破

不断尝试,永远在路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

南大19级英语系周若瑶的故事



周若瑶,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系本科生。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现为校主持人队副队长、校辩论队队员、校国际组织协会成员。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换学习。获得国家奖学金、国际组织人才奖学金、NITORI国际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学生、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曾获外研社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网络赛场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口译大赛江苏省一等奖、曾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President X全球社会发展案例大赛并获金奖、并被复旦大学和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联合授予“荣昶学者”称号。


1. 六边形战士,全方面发展


在南大英语系,周若瑶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名“六边形战士”。“全面发展”是她大学生活里的关键词。


 专业能力之“全” 



作为外语类保送生,周若瑶在高中时期已经拥有了较坚实的英语基础,而大学的专业学习,她更注重“全且深”。既要扎实扎深语言功底,更要拓远拓宽思想广度。

周若瑶说,“南大英语系丰富的教学资源、全面的课程设置和顶尖的师资力量,为我们的学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文学到语言学再到翻译,她不断尝试、钻研,获益匪浅。除了追求知识深度,周若瑶认为语言的应用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她积极参与语言相关的竞赛活动,笔译、口译、演讲、辩论......全国性的英语大赛中,常有她的身影。周若瑶认为,翻译、演讲与辩论都对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有一定考验,如何传递原文的本意、如何输出和总结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他人等等都是困难之处,而她在南大英语系老师们一直以来的指导与培训下,不断精进自己的表达和思辩能力,并在笔译、口译、演讲等多项全国英语赛事中取得一定成绩,正努力发展成为英语专业中的“六边形战士”。就这样,周若瑶在对表达、语言的热爱中不断前进。


周若瑶说,“演讲、戏剧与辩论一直是咱们南大英语系的传统项目,系里面也十分重传承、致力寻创新。这里有世界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手把手带着大家训练,每年都会举办‘竞赛之夜演讲与写作比赛’‘七语戏剧节’‘阁楼剧社年度剧’等各式各样的活动鼓励大家去尝试与挑战。真的非常感谢英语系提供的平台、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让我有机会、有勇气去站在这些舞台上,不断突破自我。”



周若瑶在外院辩论队

综合能力之“全”



周若瑶常常反思,“我们应该跳出单一学科的壁垒,既要在本专业有所成就,也要有跨学科思考的能力。”因此,学科融合、提高综合能力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通过南大灵活的专业辅修制度,周若瑶辅修了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政治专业。她说,她从南外读高中时便一直对国际组织有所向往,国际政治又与英语专业密切相关,因此修读国政二专对她而言既是视野上的开阔,也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提到辅修第二专业的心得,周若瑶说,“要抱着和本专业同学平齐的标准来学习”、“多向老师请教”。不松懈、敢发问,是她在学业中始终坚定的“锚点”。

积极参与各类学生工作 



作为校主持人队的副队长,她曾主持过南京论等大大小小的活动;作为校辩论队的成员,多次在比赛中大放异彩;曾经担任校团委办公室中心主任的经历也让她收获了不少组织协调、公文撰写方面的经验;她还曾多次参与英语支教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丰富的实践、扎实的积淀、学科融合的头脑,让周若瑶在全方面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舒展。



2. 不断尝试,科研实习初体验


周若瑶说,她是一个不给自己设限的人。站在南大英语系的广阔平台上,她不断打破过去、不断刷新自己。上学年,她在英语系张翼老师与陈兵老师的指导下,主持了国家级大创项目《新冠疫情下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立项时,正处于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关系特殊的节点,周若瑶希望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中美关系发展进行探究和思考,便与导师和团队成员经过多次商讨,最终选定课题。提起这个项目,她说,“跨学科思路又一次帮了大忙”。该项目立足于英语语言学,并涉及政治传播学和新闻学,虽然难度较大,在导师们的悉心教导与提点下,在同外语专业的同学和新闻传播学院的伙伴的通力合作下,这个跨文化、跨学科的项目得到了顺利开展。


在尝试科研的同时,周若瑶也不曾停止对兴趣的发展和探索。出于对国际组织的关注,她加入了南京大学学生国际组织发展协会(NAIO)。21年夏季,在NAIO的推荐下,周若瑶获得了赴京实习的机会,她说,“这是一段宝贵且难忘的经历。”实习中,周若瑶切身体会到了“在国际组织中工作是什么感觉”,也让她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多目标和经验。NAIO带给她的还不止这些,作为NAIO联络部的成员,她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国际组织从业者,在他们的讲座和分享中了解到许多国际组织的“冷知识”;同时,她也负责进行国际组织的调研和实习信息的整理,在工作中,她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科研、实习,周若瑶在各种尝试中充实自己。


周若瑶在古籍保护中心


3.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采访周若瑶时,她刚刚以全A的成绩完成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提起这段经历,她认为这段时光使她对“中国灵魂,世界胸怀”有了最深刻、最真挚的理解。“中国灵魂,世界胸怀”是周若瑶的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训。留美期间,有两件事让她非常难以忘却。她在宾大选修了一门“国际法”课程,主课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辩题为“应不应该剥夺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在抽签决定持方时,周若瑶抽到了正方。这是一个艰难的处境,她说,身为中国人,即便是一场小小的辩论赛,她也绝不愿发表任何不利于祖国的言论。因此,她打破规矩,向教授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严肃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最终,她得以更换持方,以反方出席比赛。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比赛中,尽管是场上唯一非英语母语者,她仍以强有力的论点以及丰富的论据,带着队友打赢了这场比赛并拿下了最佳辩手,也使自己的立场得到了教授和同学们的尊重。周若瑶说,到了国外,她才真正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力量。哪怕在小小的课堂,也要为国家正名,为祖国争言。


周若瑶在宾大校园


交换期间,周若瑶还修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古籍保护中心开设的课程。课程中,教授带领她们参阅了不少古籍文献。课堂展示时,周若瑶选择将中国的“小人书”与19世纪初英美儿童文学的小册子(chapbooks)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在课堂上分享了中国独有的“小人书王国”。她的报告引起了学生和教授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直到结课后,那门课程的教授也依然会远程请教她中国古籍文化知识和南大的图书馆馆藏信息。

“能用我个人的力量,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发声,”周若瑶说,“是不可忘怀的经历。”


周若瑶的“中国灵魂”使她在课堂里熠熠生辉,而对“世界胸怀”的体验也同样珍贵。在交换中,她结识了来自以色列、法国、西班牙等世界各地的同学,她们互相了解各国文化,也在交流中对本国的文化输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白应该“如何传播自己的文化”。提到这里,周若瑶笑着说,她的文化输出颇为“美味”:她带着各国好友品尝火锅和粤菜、中秋节一起吃月饼、深秋给大家炖冰糖雪梨百合汤、冬至在宿舍里一起包饺子......同样,她也了解了更多其他国家的文化。例如,她的以色列舍友信仰犹太教,每年十二月初“光明节”(Chanukah)到来时,会在窗口连续七天点亮烛台以“庆祝身边的奇迹”......她坦言,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她对以色列的印象仅停留在一个处于战火纷争之中的犹太国家,然而在交流中,“在世界中”,她才真正了解、认识了这个国家的国情与文化。“中国灵魂,世界胸怀”,是周若瑶的理想,也是南大人的心怀。


周若瑶和朋友共度中秋节


4. 永远在路上


对于未来,周若瑶有过很多设想,她说,尽管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但只有在当下步履不停,才能在未来成就梦想。她本科阶段的目标就是好好“蹲苗”,多学习、多尝试、多历练,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看得更高更广,走得更稳更远。

她相信,未来在脚下。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周若瑶在费城和平钟前



对南外说的话:

母校“做有中国灵魂与世界胸怀的现代人”这一校训一直以来都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与目标。同时很感谢南外独具风格的英语课堂、相对开放的教学理念,让我有幸很早便对学习语言的方法与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思考,在独立思考、自我规划能力以及行动力上得到了一定锻炼,得以更好适应与融入大学的生活,为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 推荐阅读 -

在南大读英语,收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活!


在南大法语系,在我的乐园里……


“零起点生”到专业第二,学德语的她在南大全面发展!


采访 | 刘倩茹

美编 | 吕庭暄

封面 | 刘倩茹

责编 | 王梓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